历代帝后半身像册

此《历代帝后半身像册》为南薫殿旧藏。内含七册:宋代帝半身像册、宋代后半身像册、元代帝半身像册、元代后半身像册、明代帝后半身像两册、历代帝王半身像册。其最早的一批绘制于宋代,经元明宫廷不断补充。此套于清乾隆十三年重新装裱,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
清乾隆十二年(1747)清高宗发现一批帝后功臣像存放于 “茶库”,下旨检修裱装。乾隆十三年(1748)修复工作完成,其中的帝后像改移 “南薫殿” 贮藏。1945 年,南薰殿的大部分画像都被运至台湾,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。剩余部分则分散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。

现存帝后像大部分在乾隆十三年(1748)重新装裱过。当时清高宗为这批帝后像选定的 “裱绫”,是金黄与明黄八瓣缠枝花纹的款式。重新装裱过后的题签,除了书写帝后庙号,还特别标注修复时间:「乾隆戊辰年重裝」。此外,每件帝后像轴还量身订制云头纹黄绫 “囊”,慎重地贮藏在南薰殿里,可见清高宗对这次历代帝后像的整理修复十分重视。(介绍参考

绘制信息

宋、元、明绘本

形制尺寸

宋代帝半身像册:十六开,55.8×46.9 厘米,绢本/纸本设色

宋代后半身像册:六开,56.2×45.7 厘米,绢本设色

元代帝半身像册:八开,59×47.6 厘米,绢本/纸本设色

元代后半身像册:八开,61.5×48 厘米,绢本设色

明代帝后半身像册(一):十开,约 65.8×52.1 厘米,绢本设色

明代帝后半身像册(二):九开,约 64.6×50.8 厘米,绢本/纸本设色

历代帝王半身像册:十九开,59.6×44.4 厘米,绢本浅设色

收藏来源
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(中畫 00032200000中畫 00032300000中畫 00032400000中畫 00032500000中畫 00032600000中畫 00032700000中畫 00033100000

版权协议

CC BY 4.0

 

1,宋代帝半身像册
此册描绘宋代帝像自宣祖起至度宗、共十六帝,依次为:宋宣祖、宋太祖、宋太宗、宋真宗、宋仁宗、宋英宗、宋神宗、宋哲宗、宋徽宗、宋欽宗、宋高宗、宋孝宗、宋光宗、宋寧宗、宋理宗、宋度宗。清乾隆十三年曾重新改装,画心四周及封板俱裱以黄绫。各对幅皆有楷书题记,注明帝王名讳及在位时间。清宫南熏殿旧藏。

封板题签(楷书):宋朝帝像 乾隆戊辰年重裝

更多参见页顶栏图集

2,宋代后半身像册
本册共六开,每开二幅。分绘北宋宣祖后至南宋宁宗后等十二位帝后。依次为:宣祖后、真宗后,仁宗后、英宗后,神宗后、哲宗后,徽宗后、欽宗后,高宗后、孝宗后,光宗后、寧宗后。均未系名款,虽不确知作者为谁,但人物面相各个不同,推测是出自当时御用画家之手。清乾隆十三年曾重新改装,画心四周及封板俱裱以黄绫,题签书「宋后像」。清宫南熏殿旧藏。

3,元代帝半身像册
此套共八开,依次描绘:元太祖、元太宗、元世祖、元成宗、元武宗、元仁宗、元文宗、元寧宗。各对幅皆有楷书题记,注明帝王名讳及在位时间。清宫南熏殿旧藏。

4,元代后半身像册
此套共八开,依次描绘:元世祖后、元順宗后,元武宗后、元武宗后,元武宗后、元仁宗后,元英宗后、元英宗后,元明宗后、元寧宗后,元帝后納罕、无标名者四幅(元代后,元代后、元代后,元代后)。清宫南熏殿旧藏。

6,明代帝后半身像册(两册)《明代帝后半身像册》各开均以楷体金书标明帝后庙号。画家特别强调写实,注重面目渲染,以突显人物特性,对于帝后服饰与妆容亦极力描摹,为明代帝后肖像的重要代表作品。画家为求写实,各帝每根胡须均一笔一笔分开画成,透出掩在后面的衣领与袍纹。皇后像则仔细表现了额、鼻、下巴敷以白粉,两颊微染胭脂,同时浓点朱唇的的化妆法;也特地描摹首饰镶嵌宝石受光反射的圆润质感。

第一册共十开,共收有自太祖至武宗八帝十后之绢本设色半身肖像:明太祖高皇帝、孝慈高皇后,太宗文皇帝、仁孝文皇后,仁宗昭皇帝、誠孝昭皇后,宣宗章皇帝、孝恭章皇后,孝惠皇后,英宗睿皇帝、孝莊睿皇后,孝肅皇后,憲宗純皇帝、孝貞純皇后,孝宗敬皇帝、孝康敬皇后,武宗毅皇帝、孝靜毅皇后。清宫南熏殿旧藏。

第二册共九开,共收有自世宗至熹宗五帝十后之绢本设色半身肖像:世宗肅皇帝、孝潔肅皇后、孝恪皇后、穆宗莊皇帝、懿莊皇后、孝安皇后、孝定皇后、神宗顯皇帝、孝端顯皇后、孝靖皇后、光宗貞帝、孝元貞皇后、孝和皇后、孝純皇后、熹宗悊皇帝。清宫南熏殿旧藏。

7,历代帝王半身像册
此套共十九开,依次描绘:太昊伏羲氏、炎帝神農氏,黃帝軒轅氏、少皥金天氏,顓頊高陽氏、帝嚳高辛氏,帝堯陶唐氏、帝舜有虞氏,禹、殷湯,周文王、周武王,漢高祖、漢文帝,漢景帝、漢光武帝,漢昭烈帝、吳大帝,東晉元帝、南朝宋武帝,宋文帝、齊高祖,陳武帝、梁武帝,隋文帝、唐高祖,唐太宗、唐玄宗,唐憲宗、唐宣宗,閩王審知、南唐後主李煜,宋太祖、宋仁宗,宋高宗、宋孝宗,宋寧宗。清宫南熏殿旧藏。

南薰殿始建于明代,位于外朝西路,武英殿西南,为一独立的院落。《礼记·乐记》载:“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。”《孔子家语·辩乐》载其辞:“南风之熏兮,可以解吾民之愠兮;南风之时兮,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。” 南薰殿之名便由此来。殿面阔 5 间,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。殿内明、次间各设朱红漆木阁,分 5 层,奉历代帝王像。殿东室奉历代皇后像;西室贮明代帝后册宝。

 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