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心雕龙
《文心雕龙》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。全书五十篇,上部从原道至书记。下部从神思到序志。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,兼采道家,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,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,经书是文章的典范。此内含明弘治冯允中刊本、明万历五色套印本、清乾隆张松孙辑注本三种。
《文心雕龙》为我国文学评论开山之作。以儒家思想为核心,兼及佛、道。叙述文学创作活动之时,抛弃了经学家的抽象说教,表现朴素唯物主义的文学观。本书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﹑文学的特点和规律等一系列问题,提出了精湛透辟的见解,富于独创性。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。
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。上部,从《原道》至《辨骚》的 5 篇,是全书的纲领,而其核心则是《原道》《徵圣》《宗经》3 篇,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,稽诸于圣,宗之于经。从《明诗》到《书记》的 20 篇,以 “论文序笔” 为中心,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、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。在有韵文为对象的 “论文” 部分中,以《明诗》《乐府》《诠赋》等篇较重要;在无韵文为对象的 “序笔” 部分中,则以《史传》《诸子》《论说》等篇意义较大;下部,从《神思》到《物色》的 20 篇(《时序》不计在内),以 “剖情析采” 为中心,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,是创作论。《时序》《才略》《知音》《程器》等 4 篇,则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。下部的这两个部分,是全书最主要的精华所在。以上四个方面共 49 篇,加上最后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、态度、原则,共五十篇。(介绍参考)
明弘治冯允中刊
明弘治十七年冯允中刊本是现存最早的明刻本,其直接出自元至正本。冯本都穆跋中有 [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本缺前后序跋,完整版本可参见]“梁刘勰《文心雕龙》十卷,元至正间尝刻于嘉兴郡学,历岁既久,板亦漫灭。弘治甲子,监察御史郴阳冯公出按吴中,谓其有益于文章家,而世不多见,为重刻以传” 的记载。
刊印信息
明弘治十七年(甲子 1504)冯允中刊本
*封笺题名:元板文心雕龍
编著信息
南朝梁 刘勰 撰
行款版式
二册。包角线装,19.5 x 14 厘米,十行行二十字,左右双栏,版心黑口,单鱼尾。中缝中记卷次与叶次,书中有朱笔校字
卷十全书末刻「吳人楊鳳繕寫」一行
钤印信息
「五福五代堂寶」朱方、「八徵耄念之寶」朱方、「太上皇帝之寶」朱方、「乾隆御覽之寶」朱椭、「天祿繼鑑」白方、「真賞」葫芦朱印、「武功伯印」白方、「徐氏有貞」朱方、「虞集家藏」白方、「吳興趙氏」朱方、「原博」朱方、「古太史氏」白方、「長州吳氏」朱方、「樂琴書」白方、「耿嘉祚印」朱方、「字會侯」朱方、「古柱史海山錢籍家藏書」朱长、「謙牧堂藏書記」白方、「兼牧堂書畫記」朱方、「明揚瞿印」朱方、「以化子子孫孫保之」尊形朱印、「耿會侯鑑定書畫之章」朱方、「太史氏印」朱方 等等 [藏印者: 吳寬、耿嘉祚、揆敘。(伪):趙孟頫、虞集、徐有貞。]
收藏来源
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(故善 001481-001482)
目录
卷一:原道第一 、征圣第二 、宗经第三 、正纬第四 、辨骚第五
卷二:明诗第六、乐府第七、诠赋第八、颂赞第九、祝盟第十
卷三:铭箴第十一、诔碑第十二、哀弔第十三、杂文第十四、谐讔第十五
卷四:史传第十六、诸子第十七、论说第十八、诏策第十九、檄移第二十
第五:封禅第二十一、章表第二十二、奏启第二十三、议对第二十四、书记第二十五
卷六:神思第二十六、体性第二十七、风骨第二十八、通变第二十九、定势第三十
卷七:情采第三十一、熔裁第三十二、声律第三十三、章句第三十四、丽辞第三十五
卷八:比兴第三十六、夸饰第三十七、事类第三十八、练字第三十九、隐秀第四十
卷九:指瑕第四十一、养气第四十二、附会第四十三、总术第四十四、时序第四十五
卷十:物色第四十六、才略第四十七、知音第四十八、程器第四十九、序志第五十
卷首题:梁通事舍人劉勰
刘勰(约公元 465——520),字彦和,东莞郡莒县(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沈庄)人。南朝梁时期大臣,文学理论家、文学批评家,刘宋越骑校尉刘尚之子。他曾官县令、步兵校尉、宫中通事舍人,颇有清名。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(北)定林寺。刘勰虽任多种官职,但其名不以官显,却以文彰,一部《文心雕龙》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。
明万历五色套印本
此本为明万历时期闵绳初刻五色套印本,梁刘勰撰,明杨慎、曹学佺等批点。全书共分二卷,附注二卷(明代梅庆生撰)。关于为何用五色套印《刘子文心雕龙》,凌云在《凡例》中是这样说明的:“杨用修批点元用五色,刻本一以墨别,则阅之易溷,宁能味其旨趣?今复存五色,非曰炫华,实有益于观者。五色今红、绿、青依旧,独黄者太多,易以紫;白者乏采,易以古色,改之,特便观览耳。若用修下笔,每色各有意,幸味原旨可也。” 不难看出,闵绳初采用五色套印这种印刷方式,是为了使阅读者一目了然,便于使用。(文字介绍参考:刘子文心雕龙)
刊印信息
明万历时期 [明万历四十年(1612)以后] 闵绳初刻五色 [朱、墨、蓝、黄、褐五色套印] 套印本
编著信息
南朝梁 刘勰 撰
明代 杨慎、曹学佺 等批点
附注二卷:明代 梅庆生 撰
行款版式
六册。框高 20.8 x 14.4 厘米,九行十九字,四周单边,白口无鱼尾,中无栏线,书眉上刻评。
序传信息
文心雕龙序:萬曆壬子春仲友曹學佺撰
杨升庵先生与张禺山书
刻杨升庵先生批点文心雕龙引(闵绳初撰)
刘舍人本传
收藏来源
此为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
目录
文心雕龙序(曹学佺撰)、杨升庵先生与张禺山公书、刻杨升庵先生批点文心雕龙引(闵绳初撰)、凡例、刘舍人本传、校讐姓氏
卷上
卷上之上目录
原道第一、征圣第二、宗经第三、正纬第四、辨骚第五、明诗第六、乐府第七、诠赋第八、颂赞第九、祝盟第十、铭箴第十一、诔碑第十二、哀弔第十三
卷上之下目录
杂文第十四、谐讔第十五、史传第十六、诸子第十七、论说第十八、诏策第十九、檄移第二十、封禅第二十一、章表第二十二、奏启第二十三、议对第二十四、书记第二十五
卷下
卷下之上目录
神思第二十六、体性第二十七、风骨第二十八、通变第二十九、定势第三十、情采第三十一、熔裁第三十二、声律第三十三、章句第三十四、丽辞第三十五、比兴第三十六、夸饰第三十七、事类第三十八
卷下之下目录
练字第三十九、隐秀第四十、指瑕第四十一、养气第四十二、附会第四十三、总术第四十四、时序第四十五、物色第四十六、才略第四十七、知音第四十八、程器第四十九、序志第五十
文心雕龙注:卷上之上、卷上之下、卷下之上、卷下之下
是书朱、墨、蓝、黄、褐五色套印。
杨慎(1488~1559)明代文学家,明代三大才子之首。字用修,号升庵,后因流放滇南,故自称博南山人、金马碧鸡老兵。杨廷和之子,汉族,四川新都(今成都市新都区)人,祖籍庐陵。正德六年状元,官翰林院修撰,豫修武宗实录。武宗微行出居庸关,上疏抗谏。世宗继位,任经筵讲官。嘉靖三年,因 “大礼议” 受廷杖,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。终明一世记诵之博,又能文、词及散曲,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。著作达百余种。后人辑为《升庵集》。
曹学佺(1574 年-1646 年)明代官员、学者、藏书家,闽中十子之首。字能始,一字尊生,号雁泽,又号石仓居士、西峰居士,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洪塘乡人。万历二十三年进士,任四川右参政、按察使、广西参议,以撰《野史纪略》得罪魏忠贤党,被劾去职,家居二十年。唐王时在闽中称帝,授礼部尚书。清兵入闽,自缢殉节。曹学佺精通音律,擅长度曲,曾谱写闽剧的主要腔调逗腔,因此也被认为是闽剧始祖之一。
清乾隆张松孙注本
此张松孙辑注本,全书共分十卷,五十篇。全书据梅庆生注及黄叔琳注本删节而成。
刊印信息
清乾隆五十六年(辛亥 1791)张松孙辑注刊本
编著信息
南朝梁 刘勰 撰
明代 杨慎 评点
清代 张松孙 辑注
行款版式
四册。半叶框 18.7×13.3 厘米,九行十八字,四周双边,白口单鱼尾。
序传信息
序言:乾隆五十六年歲在重光大淵獻九月既望長洲張松孫鶴坪氏並書
梁书刘舍人本传
杨升庵先生与张禺山公书
钤印信息
張氏珍藏、容木孫、崔坪章、南陵徐乃昌校勘経籍記
收藏来源
此为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
目录
序言(张松孙撰)、凡例、梁书刘舍人本传、杨升庵先生与张禺山公书、元校姓氏、目录
卷一:原道第一:征圣第二、宗经第三、正纬第四、辨骚第五
卷二:明诗第六、乐府第七、诠赋第八、颂赞第九、祝盟第十
卷三:铭箴第十一、诔碑第十二、哀弔第十三、杂文第十四、谐讔第十五
卷四:史传第十六、诸子第十七、论说第十八、诏策第十九、檄移第二十
卷五:封禅第二十一、章表第二十二、奏启第二十三、议对第二十四、书记第二十五
卷六:神思第二十六、体性第二十七、风骨第二十八、通变第二十九、定势第三十
卷七:情采第三十一、熔裁第三十二、声律第三十三、章句第三十四、丽辞第三十五
卷八:比兴第三十六、夸饰第三十七、事类第三十八、练字第三十九、隐秀第四十
卷九:指瑕第四十一、养气第四十二、附会第四十三、总术第四十四、时序第四十五
卷十:物色第四十六、才略第四十七、知音第四十八、程器第四十九、序志第五十
卷首题:梁 劉勰 撰、長洲張松孫鶴坪輯注、明 楊慎 批點、男 智螢樂水校
张松孙(1730-1795)字雅赤,号鹤坪,江南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乾隆二十九年(1764), 以监生出身任河南归德府(今河南商丘市)河务通判。乾隆四十八年(1783)擢升潼川府知府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)迁河南府(今河南洛阳市)知府,历官三十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