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氏家藏方
此《杨氏家藏方》为南宋医家杨倓将其所收藏的方剂汇编而成。全书共二十卷,分诸风、伤寒、中暑、风湿、脚气、咳嗽、眼目、伤折等四十九类,收方千余首,包括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各科病证的治疗。每方下详列主治、药物组成与治法。此为南宋淳熙十二年跋刊本。
杨氏在余暇之时,将家藏医方分类编次,并增入其他验方(其中多属宋代医家常用的一些成药处方),博收约取,荟萃精要,经数年悉心编撰而成本书。《直斋书录解题》《文献通考》《宋史·艺文志》等均著录本书,后渐散佚。清代杨守敬于光绪十六年(1890),发现流散在日本的古医籍中有《杨氏家藏方》,后将其录于《日本访书志》中。
由于杨倓于淳熙元年担任签书枢密院事,其后又历任荆南、隆兴、江陵诸府。从序中得知,淳熙五年时,杨氏正好在当涂郡(今安徽)任职,因此《杨氏家藏方》的初刊地在当涂郡。隔了七年,淳熙十二年(1185)延玺重刻本书,并在 〈杨氏家藏方跋〉 文中说明这几年之间流传的情形。
樞密洪、楊二公,給事胡公,前後守當塗,各有方書鋟木於郡中,亦遺愛之一端也。其名曰《洪氏集驗》、《楊氏家藏》、《胡氏經驗》。今江淮間士大夫與醫家多用此三書,對證以治疾,無不取效。閩中相去差遠,猶未之有,今刊諸憲司,將以惠眾,抑亦副三公欲廣其傳之意雲。淳熙乙巳夏四月望日,東密延璽書。
跋中提到「今江淮間士大夫與醫家多用此三書,對證以治疾,無不取效。」可见《杨氏家藏方》与另外二部方书,自从出书以后,则多半传布于江淮之间。而曾经担任过严州观察使的延玺,认为此三书皆佳,可惜仅传布于江淮间,闽中地区犹未见到,于是运用官方力量,命令俗称「憲司」的福建提刑司机构刻印此三部医书,以嘉惠大众,并广流传。此点与仰赖民间自发性出版的情形不同,在加入官方力量的介入后,不但使得医药方书的出版自江淮间移至闽中地区,同时也意味著流布范围也更为扩大延伸。[許媛婷:南宋時期的出版市場與流通空間 ─從科舉用書及醫藥方書的出版談起]
刊印信息
宋淳熙十二年(1185 乙巳)跋刊本
作者信息
南宋 杨倓 辑
行款版式
二十一册。半叶框 21.6×15.5 厘米,十一行行二十字, 左右双边,白口单黑/双黑鱼尾,鱼尾下题「楊氏方幾」
阙笔:弦眩驚
序文信息
跋文信息
淳煕乙巳夏四月望日東密延壐書 [樞密洪楊二公給事胡公前後/守當塗各有方書鋟木于郡中/亦遺愛之一端也其名曰洪氏集驗楊氏家蔵胡氏經効今江/淮浙間士大夫與夫醫家多用//此三書對證以治疾無不取効/閩中相去差遠猶未之有今刋/諸憲司将以惠衆抑亦副三公/欲廣其傳之意云淳煕乙巳夏/四月望日東密延壐書]
收藏来源
此为宫内厅书陵部藏本
*金澤文庫 [紅葉山文庫] 旧藏
目录
杨氏家藏方序(杨倓撰)、目录
卷一:诸风上
卷二:诸风下
卷三:伤寒方一十一道、中暑方一十三道、疟疾方一十四道、积热方一十六道
卷四:风湿方八道、脚气方三十六道、秘涩方一十道
卷五:一切气方二十五道、积聚方一十二道、心腹痛方二十二道
卷六:脾胃方六十一道
卷七:泄泻方二十道、痢疾方一十九道
卷八:痰饮方一十八道、咳嗽方三十七道
卷九:补益方三十六道、痼冷方一十道
卷十:虚劳方一十二道、心气方一十道、消渴方六道、水气蛊胀方一十五道、小肠疝气方二十四道
卷十一:眼目方二十八道、咽喉方一十一道、口齿方二十一道
卷十二:疮肿方七十二道
卷十三:肠风痔漏方五十九道
卷十四:伤折方四十一道、丹药方八道
卷十五:妇人方上三十六道
卷十六:妇人方下五十四道
卷十七:小儿上
卷十八:小儿中
卷十九:小儿下
卷二十:杂方五十八道、汤方一十七道
延玺跋
卷首题:楊氏家藏方卷第一/諸風上/中風方肆拾壹道 大風疾附
杨倓(约 1120~1185)南宋医家,字子靖。原籍代州崞县(今山西省代县)。尝官签书枢密院事,昭庆军节度使诸职。赐徽猷学士、太中大夫等。